<rp id="2womr"><ruby id="2womr"><u id="2womr"></u></ruby></rp>

  • <button id="2womr"><acronym id="2womr"><u id="2womr"></u></acronym></button>
  • <legend id="2womr"><noscript id="2womr"><video id="2womr"></video></noscript></legend>

  • 河南:綜合施策促轉型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李濤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創造物質財富和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河南作為工業經濟總量中西部第一、全國第五位的工業強省,2018年取得了哪些成績?2019年有什么工作打算?中國工業報記者日前采訪了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李濤。

    李濤表示,2018年河南省深入實施“三大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三品”專項行動,搞活集群和民營經濟,穩定了工業經濟運行。

    多措并舉 突出重點

    多措并舉深入實施“三大改造”。舉辦“三大改造”現場觀摩及工作推進活動。智能化改造實施“企業上云”公共服務平臺已上線;認定省級智能車間103個、智能工廠47個,認定5個國家級、54個省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項目。綠色化改造創建10家國家級綠色企業、2個綠色園區、1家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推進?;菲髽I“退城入園”。技術改造統籌運用專項資金5.32億元,獎補280個項目;加快技術改造項目管理,建立技術改造管理系統并正式上線運行。

    突出重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遴選93個機器人“十百千”倍增示范項目,企業示范應用機器人1810臺、數控機床3865臺;組織兩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制定新材料應用保險補償政策和指導目錄,征集到295名新型材料行業專家。推動合晶8英寸硅材料襯底片重點項目建設;成立河南省智能傳感器創新聯盟。

    實施“三品”專項行動。開發千項新產品、百項制造精品,培育100個質量過硬、美譽度高的制造精品。加強行業品牌培育,提高企業品牌培育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完成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推薦;培育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開展第三批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推薦。

    開放搞活壯大集群和民營經濟。舉辦2018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共簽約項目611個、總投資3296億元;推動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培育壯大中小企業,舉辦第四屆全省中小企業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

    綜合施策穩定工業經濟運行。做好監測預警,強化企業減負,組織618家企業開展負擔回顧調查,降低工商業電價。培訓領軍型骨干企業董事長、總經理300余人次,開展萬名干部幫萬企,組織產銷、銀企、用工、產學研“四項對接”活動700多場。

     

    七大舉措 綜合施策

    談及2019年重點工作謀劃,李濤表示,將從七個方面綜合施策。

    以智能化改造為方向,繼續推進“三大改造”。一是智能化改造深度實施。抓好100個“機器換人”示范項目、300條智能化示范生產線、100個智能車間、50個智能工廠。培育1~2個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5~8個行業平臺,開發工業APP。深化企業診斷服務。深化兩化貫標。二是推動綠色化改造對標提升。三是技術改造提速升級。引導全省550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認定7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等。

    聚焦4個重點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聚焦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推進國家級和省級創新中心建設。電子信息要圍繞建設世界級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培育智能傳感器、信息安全、新型顯示、電子材料等4個千億級產業,打造若干個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積極構建“1+4+N”產業體系。

    實施“三品”專項行動,提升質量品牌。以裝備制造、消費品和原材料為重點開展標準和質量提升專項行動,開展“質量標桿”地市行,開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提升,舉辦工業設計大賽。

    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網絡經濟強省建設。推動1萬家工業企業、帶動3~4萬家中小企業上云,加快數字化轉型。開展制造業“雙創”平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雙創”基地認定。

    強化開放合作,培育優勢產業集群?;I備2019豫滬產業對接和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深化與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定向合作,推動京豫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落實,簽訂豫粵、豫閩產業框架協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中美智能制造對話等國家級合作框架,加快建設中古合作工業園區。

    壯大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組織“專精特新”優質中小企業與服務機構對接。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項目運營管理,完善企業政策服務信息清單和企業服務政策包,推進省樞紐平臺和各地窗口平臺互聯互通。

    做好企業服務,穩定工業經濟運行。突出精準服務,深入開展“非公政策進萬企”“萬名干部幫萬企”“營商環境整治”三項活動,組織產融、產銷、用工、產學研等“四項對接”,幫助企業破解轉型升級瓶頸難題等。

    標簽:
    來源: 中國工業新聞網
    編輯:GY653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相關推薦
    很很鲁在线视频综合
    <rp id="2womr"><ruby id="2womr"><u id="2womr"></u></ruby></rp>

  • <button id="2womr"><acronym id="2womr"><u id="2womr"></u></acronym></button>
  • <legend id="2womr"><noscript id="2womr"><video id="2womr"></video></noscript></legend>